English

发挥区域优势 谋求共同发展

中国中西部经济技术协作区
2000-08-04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中国中西部经济技术协作区是在原“鄂豫川陕四省毗邻地市经济技术协作区”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现包括湖北省襄樊市、十堰市、荆门市、神农架林区、随州市,河南省南阳市、洛阳市,陕西省安康地区、商洛地区,四川省达州市,重庆市万州移民开发区,襄樊铁路分局、安康铁路分局5省(市)11地(市)共13方,至今已走过15年的历程。全协作区人口50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4.5%,总面积19.4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1%。协作区各方不仅地缘上相邻,而且历史上有着较为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存在着协调经济活动、谋求共同发展的客观需求。

协作区成立15年来,在协调委员会的协调指导和各成员方的共同努力下,开展了多种多样、务实有效的协作与联合,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共建秦巴经济走廊是协作区参与和服务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选择。秦巴经济走廊是以秦岭和大巴山两大山系为主线所形成的经济区域。它以秦巴谷地为中心轴线,以北包括秦岭南坡地区,以南包括四川盆地以东、长江三峡以北的大巴山地区。中国中西部经济技术协作区基本涵盖这一地区。共建秦巴经济走廊,是协作区参与和服务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选择。

首先,这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有步骤、实施重点推进”的客观需要。西部地区范围很大,如何实施有效开发,中央的指导思想十分明确,就是选择若干重点区域,先行一步,优先发展。秦巴经济走廊处在西部地区的东部边缘,处于接受东部经济辐射的最佳半径之内,是我国经济南北交融、承东启西的最佳战略支点。相对于西南、西北地区,这一区域开发开放的条件较好,选择这一区域优先开发,对于整个西部大开发的全面推进将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其次,这是遵循地缘关系外在同一性和经济关系内在联系性双重特征的必然选择。所谓外在同一性,就是这个区域的10多个城市在地缘关系上,山相连、水相依、路相通、习相近,类似我国沿海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自然形成的集经济、文化、风俗等相对同一的区域。所谓内在联系性,就是该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交融,互补性强,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